2020年,是極不平凡的一年。但“惟其艱難,才更顯勇毅;惟其篤行,才彌足珍貴”。
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人類生命安全形成空前挑戰,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,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。“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”,這充分說明,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、韌性十足。
▲ 2020 上海寶馬展徐工展區
2020年,是強者恒強的一年。非常之年,有非常之舉,成非凡業績。從防疫抗疫、復工復產,到高產滿產、營業收入再上臺階,雖千難萬險,徐工沖頂珠峰的奮進步伐,篳路藍縷,執著向前。
▲徐工四千噸級履帶起重機阿曼吊裝作業
2020年,是嶄新序幕的一年。縱觀徐工77載創新奮斗歷程,這被按下發展快進鍵的一年,正處于我國“兩個一百年”的歷史交點,是“十三五”收官、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關鍵節點,更是徐工在新體制、新機制、新活力下開啟新征程、迸發新活力、實現新發展的全新起點。
奮楫潮頭逐浪高
——這一年,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托,聚焦高質量發展,取得歷史性突破
“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,這是必須邁過的坎,每個產業、每個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往前走。”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工的講話篤定而深遠。
在寫給總書記的答卷上,徐工珠峰登頂“三步走”藍圖宏偉而壯闊,內涵更是豐富且深邃:高質量不僅要產品技術,更要經營質量;高效率不僅要管理有序,更要穿透價值鏈;高效益不僅要銷售規模,更要盈利能力;可持續不僅要競爭話語權,更要基業長青!
從“三有一可”到“三高一可”,一字之差的背后,是王民對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的堅定貫徹,更是徐工“刀刃向內,強制轉型”全面推進深化改革的擲地有聲。
弄潮兒,始終勇立潮頭。
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,國際格局深刻調整,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。
如何應對變局,開拓新局?改革,給出答案——
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指出:“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‘頂梁柱’,要推動國有企業深化改革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。”總書記一席話如投石激浪,讓趟路國企改革多年的徐工,重新凝結改革共識、凝聚改革勇氣。
▲ 徐工設備參與雷神山、火神山建設
生來奔走萬山中,踏盡崎嶇路自通。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為新起點,徐工強力推進深化管理年提升工程,進一步鞏固工程機械主業競爭優勢,培育壯大新業務板塊,新征程、新活力、新發展都以此改革為發軔。
2018年8月,徐工被納入國有企業“雙百企業”改革試點,努力突破有限層面混改,為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注入新動能。
2020年9月,一批優質戰略戰略投資者成功引進,工程機械行業最受矚目的混改終迎“靴子落地”。
▲ 徐工混改成功引資210.56億元
立于潮頭,方知浪高風急;登高望遠,才見云闊天高。
中國工程機械只有回歸品質這個本源,才能真正站上“世界之巔”。徐工“‘技術領先、用不毀’助您成功”質量管理模式,是有質有量地邁入世界一流企業,繼而為國家和全人類作出貢獻的強勁后盾。
“‘珠峰登頂’不僅需要規模上的大,更需要骨子里的強;只有產品品質強才能自身骨子強。”徐工“董事長質量獎”連開三屆,王民面向全球徐工人發出號召:“開足馬力、日夜兼程、燃燒激情,全力沖刺世界行業最高峰,以扎實行動成就中國裝備制造質量標桿”。
俯身制造業半個世紀、致力把徐工打造成世界級企業的王民,正帶領著徐工人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。
改革創新拓新局
——這一年,改革點燃科技創新發展新引擎,徐工發展蹄疾步穩
一年,彈指一揮,卻足以改變產業面貌、制造格局。
從2017年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排行榜第七位,到2020年的全球第四,以徐工為代表的中國工程機械已躋身世界工程機械領導者陣營。
▲ 2020 Yellow Table
惟改革者進,惟創新者強,惟改革創新者勝。
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強調:“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,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、買不來的。”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。
危機中育先機、變局中開新局——
自主創新是制造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。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以來,徐工強力推進“三高一大”產品技術戰略和“技術領先、用不毀,做成工藝品” 技術質量戰略,勇闖創新“無人區”,一批世界級成果“多點開花”。
▲ 2019年10月,“世界第一吊”在沙特完成海外首吊
▲ 10臺全球性能最強全地面起重機XCA1600同時交付
“全球第一吊”4000噸履帶起重機完成近百次吊裝,并作為絕對主力征戰沙特、阿曼,并且在今年實現第三臺交付;“全球最大噸位”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供不應求;“神州第一挖”700噸挖掘機“服役”于內蒙某煤礦,徐工躋身全球露天礦業挖運制造商前五強。
▲“神州第一挖”700噸液壓挖掘機投入施工
行業最大噸位純電動挖機XE270E、全球最大鉆深旋挖鉆機XR700E、世界上首款載重90噸的三軸礦用自卸車XDM100、國內最大馬力礦用平地機GR5505、國內最大的電傳動裝載機XC9350等多款全球之最應運而生。
▲中國最大35噸級裝載機XC9350在上海寶馬展全球發布
▲徐工超大型礦用平地機GR5505批量交付國家能源集團
當下,“新基建”發展藍圖徐徐鋪展,創新的徐工風華正茂。
2017年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,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入設備40多萬臺,經過三年的發展,目前漢云平臺目前已連接超80萬臺設備,包括近3000種設備型號,平臺能夠支持95%以上工業協議為上千家企業提供服務。
▲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
“大塊頭”不僅有大智慧,還帶來了服務化轉型新的機會。徐工面向全球發布X-GSS系統賦能全球客戶,打通研發、制造、服務等環節數據的高度集成貫通,實現了工廠到市場的關鍵一跳。
▲徐工發布X-GSS系統賦能全球客戶
在這個“萬物互聯互通,智慧無處不在”的時代,5G技術賦能工程機械領域,不僅使徐工“5G全價值鏈智能工廠”得以建成和應用,還創造了徐工無人駕駛掃路機、5G遙操智慧駕艙、輔助吊裝、遠程專家等許多的“黑科技”產品和技術。
▲徐工無人集群路面機械已在京雄高速、攀大高速等重點工程中應用
▲5G全價值鏈智能工廠
“鐵公基”和新基建統籌發展與“兩個加快”,讓徐工看到了市場的春潮涌動。“我們分析工程機械市場有三年左右好前景,堅實抓住國家新時代新基建的大機遇,將為徐工珠峰登頂提供強大的基石支撐。”王民堅定地表示。
乘風破浪勇者勝
——這一年,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,硬實力、軟實力,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
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。
2017年12月12日,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,親切看望了勞動模范、技術能手等職工代表,殷切寄語廣大企業職工要增強新時代工人階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,愛崗敬業、拼搏奉獻,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爭取人人出彩。
2020年11月,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,一線職工張懷紅被光榮授予“全國勞動模范”。剛剛結束的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上,楊長劍、代士玉勇奪桂冠,與數位徐工高技能人才與頂尖高手交流切磋。
在全球各個角落,徐工鋼鐵般職工隊伍,人人爭做抗打擊、沖頂峰的骨干力量、精神力量,持續提升產品質量,助力企業創新突圍。
▲張懷紅被光榮授予“全國勞動模范”
“徐工有光榮的傳統,到我們手里要做得更好。不論困境還是順境,都要不氣餒、不浮躁,保持戰略定力。”
在王民看來, 制造業是需要沉淀的行業,做工程機械是徐工定下的終身事業,而這終身事業的背后,需要一批批耐得住寂寞、經得起誘惑 “一根筋”的徐工人,接續不斷地堅守和創新。
▲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,徐工獲2金、1入圍國家集訓隊的好成績
創新之道,唯在得人。得人之要,必廣其途以儲之。
當前,以6000多人、碩士博士占比55%的工程師群體,高級工以上人員占比超過60%的高技能人才群體為先鋒,平均年齡34歲的的徐工持續營造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濃厚氛圍,分秒不停續寫“重器奇跡”。
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。2020年3月,徐工面向全球倡導、共建共享“全員本質健康工程”,以“更健康、更美好”的理念,展現新一代朝氣蓬勃的徐工人,不斷創造更有魅力、更有價值的徐工。
▲徐工十運會,通過線上直播與全球900萬人共享“本質健康”
當今世界,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、勞動者素質的競爭。“向總書記報告!徐工永遠對黨忠誠、為國爭光!請總書記放心!珠峰登頂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!”
2020年12月12日,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三周年之際,徐工隆重召開勞模座談大會,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。“徐工的產品在客戶手里的表現,就體現了我們勞動者的素質,代表我們的尊嚴。我們要用我們創造的產品,為中華民族增光。”
傳承發揚徐工77年一根筋堅守主業、產業報國的紅色基因和光榮歷史,“一代又一代徐工人,在勞模先進的示范引領下,走出了徐工獨特的道路自信、技術自信、文化自信,走出了徐工無與倫比、與眾不同的高質量發展道路。”
直掛云帆濟滄海
——這一年,無懼風險挑戰,徐工在開放中創造機遇,在合作中破解難題
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,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!
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指出: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家一定要有戰略定力,進一步拓展廣闊的海外市場。
一個國際化的企業、世界級企業,必須大踏步地進入國際高端市場。同樣,沒有國際化的拓展、沒有國際市場的打拼,徐工難以成為一個世界頂級企業。

▲2020美國拉斯維加斯展會,六大品類包羅萬象演繹最強“徐工風”
融入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,徐工步履鏗鏘。
走向“五大洲”,是徐工實現世界級企業目標的必然路徑。堅定把國際化升級為主戰略,徐工“洋朋友圈”不斷擴大,“一帶一路”越走越寬。“洋朋友”不再僅僅是徐工產品的用戶,而且是一支能夠與徐工有共同價值觀、共進退的“鋼鐵同盟軍”。
▲徐工海外定制起重機批量發往“一帶一路”
▲尼日利亞煉油廠項目,徐工出口20多個產品種類,近千臺設備
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突然爆發,更是堅定了徐工打造同盟軍的目標。與打造“鋼鐵同盟軍”相輔相成,徐工也在不斷強化自己的“大動脈”。
▲徐工成套設備批量發往北美高端市場
現如今,徐工已不僅單純是從事一般國際貿易,而是以整合全球產業價值鏈為目標,通過在國外開辦工廠、并購企業和研發機構,將人員、資本和技術在國外落地扎根、開花結果。
從中國這個足夠大的“實操試煉”場地,到“一帶一路”滾滾而來的基礎設施建設中,徐工產品應用改善的土壤愈加肥沃,徐工技術也漸趨“實心化”,不斷補齊短板、迭代提升,為世界貢獻出世界一流的企業。
目前,徐工在德國、巴西、美國、奧地利等擁有10多個大型制造基地和全球KD工廠,外籍職工3000多名,產品出口187個國家和地區,覆蓋“一帶一路”沿線97%的國家,年出口總額和海外收入持續居中國行業第一。
“全世界都需要工程機械,工程機械永遠是朝陽產業,更重要的是,中國的工程機械已經做到讓越來越多的海外客戶所喜愛。未來,徐工就是要力爭實現海外收入占比50%。”王民目標堅定地發出落地國際化戰略這個關鍵一招的有力聲音。
▲徐工巴西制造基地
2021年,作為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徐工已制定出清晰的“作戰路線圖”。
在新發展格局指引下,要科學研判全球疫情影響和國際市場變化,堅決以全面的國際化主戰略布局為轉型強大抓手,要在“大循環”“雙循環”中進一步統籌國內國際“兩個市場”“兩種資源”,搶抓國家“兩新一重”及川藏線、雄安新區建設等重點項目機遇,全面做實做優做強做大國內市場第一優勢。
“在珠峰登頂的路上
有很多攔路虎、絆腳石
還有‘人到半山路更陡’的險境
但坦白講,在經歷過風風雨雨之后
現在我們的珠峰登頂
目標更清晰、信心更足了。”
征途漫漫,惟有奮斗。王民表示,公司將咬定青山不放松,腳踏實地加油干,努力實現“珠峰登頂三步走”戰略的后兩步:2025年進入全球行業前三強,2035年登頂世界工程機械“珠穆朗瑪峰”。